网购一支口红,包装盒大到能装下一双鞋

2023-05-26 03:39:56     长沙晚报

礼盒数量是商品的数倍、包装材料比里面的商品花样还多,点份外卖拆出好几个打包盒;更有如粽子、茶叶、化妆品等商品,经层层包装后,拆出的垃圾“两只手都提不过来”……

记者发现,虽然简约风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在生活的众多领域里,过度包装的现象依然存在,也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垃圾增多和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包装盒穿上“华丽外衣”


(资料图)

“下单一时爽,一堆货送到家后却觉得拆起来也是挺累的。”热衷网购的大学生陈欣向记者吐槽,面对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装“头都大了”,拆完还要处理一大堆包装垃圾。“我在网上下单了一支口红,到货后发现产品体积不到包装容积的五分之一,包装盒大到能装下一双鞋。”市民张冉对此也深有体会,“差点以为是不是发错货了。”

随着电商和网络购物快速发展,快递已经成为商品买卖的重要渠道。快递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必须经过运输、搬运等环节,为确保商品安全,减少商品损坏,一些商家往往简单地选择增加外包装,逐渐演变成过度包装。

“由于电商企业的产品、渠道趋向同质化,各大品牌为了提高竞争力,除了研发新产品外,大多也会在包装设计上下一番力气。”一家电商运营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些包装的成本一定程度也会体现在商品价格上,但实际上消费者购买的是产品本身带来的价值,过度包装导致商品增加的生产和物流成本,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采访中记者发现,“过度”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到底怎么包装算适度,怎样算过度呢?

尽管大部分市民判断的方法和标准都是主观的感性认识,但实际上,市场监管总局对此是有明确国家标准的——“过度包装”是指商品超出正常的包装功能需求,在“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三个方面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即:耗材过多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等。

外卖盒成收费“隐藏菜单”

过度包装、借包装之名额外收费,在外卖平台更为常见。部分商家会通过增加一些打包盒,进而“光明正大”地收取并不对等的包装费。

“我曾经点了一份拉面外卖,送到手时发现有四个包装盒,一份面、一份盖码、一份小料、一份汤。”在写字楼上班的方婷无奈地说,“怪不得显示收取了4元的包装费,这些盒子值这个钱吗?其实我也不需要这么多盒子装,但没得选。”

记者实测发现,在一家麻辣烫店选择汤底之后,包装费就变成了3元;添加了一份牛肉后,包装费便上涨了1元钱,再加点一些配菜,包装费便涨到5.5元。最终结算时,实付25元的外卖,仅包装费便占了总价格的20%以上。外卖送来后却发现,配菜仅盛放在由一个塑料袋包着的包装盒内。

一些外卖餐厅将打包包材单列,设为必选项。如果消费者不选择该项则不能下单。还有一些轻食店,会精心设计外卖盒和纸袋,收取5元至6元不等的费用。

然而,也有收取打包费,包装却和线下门店免费打包一模一样的情形。在长沙某连锁新茶饮品牌,打包费按杯数来收取;记者线上购买4杯奶茶外卖,支付了额外4元打包费后,收到的商品却与门店无异。

采访中,有超过半数的餐厅打包费是浮动的,还有部分是按照菜品数量,下单多少份菜就是基础打包费的多少倍,但这些外卖包装费的计算方式并不统一且明晰,让消费者云里雾里。

“事实上,打包盒的成本肯定没有他们收的那么高。”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自己应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建议商家是否能明示打包盒的价格,而不是胡乱设置一通。

包装不要“臃肿”要“瘦身”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显示,80.7%的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51.4%的消费者认为商品过度包装问题比较多,但表示“知道是过度包装,也没有选择余地还是会选择购买”。

过度包装不仅让消费者被迫支付了不必要的包装成本,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也给环境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危害。有数据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在这些废弃物中,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

商品包装表面上看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小事,实际上是关乎绿色发展的大事。不仅需要企业自律约束、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更需要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减少过度包装要根据商品的属性来细分。首先是先从一些日用品来简化打包。如纸巾、米、油等。”麦德龙岳麓商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商家一方面应创新包装方式,走简约、自然之风,降低包装成本,为消费者免除买椟还珠的困扰;另一方面应在提升产品质量上用心思、下功夫,以更优的品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手记

拒绝过度包装 你我都能做到

商家用包装提高商品的颜值,无非是想提升销量。但如今大部分消费者早已更看重“里子”,与其在包装表面上下太多功夫,不如回归商品本质,摆脱对包装的依赖,毕竟用品质占领市场才是持续发展之策。同时,反对过度包装也不应只是监管部门的责任,“没有买卖就没有市场”,如果大家都能弘扬“礼轻情意重”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对过度包装的产品主动说“不”,或许也能很大程度上加速过度包装商品市场的萎缩。

记者 刘攀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