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大运村丨大运村的“哼哈二将”:为出行方案每天步行近3万步,全天24小时待命

2023-08-06 23:12:33     红星新闻

“看我的胳膊,袖子上下完全两个色。”

“我的额头直接晒脱皮,都留疤了。”


【资料图】

在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交通服务口,有这样两兄弟,因外形相似、工作形影不离,他们被同事戏称“哼哈二将”。其中,个头稍高的叫沈传荣,他的短袖下面,是黑白两截明显不同的肤色;而个子矮一点的叫周泽刚,他的额头右边有一个圆形小疤,是被太阳晒伤后的样子。

↑周泽刚(左)与沈传荣(右)互相“晒”肤色

“是有点累,但很有意义。”沈传荣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与周泽刚分别来自成都公交集团星辰巴士有限公司客运市场部和成都公交集团东星巴士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此前都是以坐办公室办公居多,直到3月23日接到借调大运会工作组的任务,他们才开启了“室外作战”的工作模式。

用脚步丈量道路

1200多亩的大运村,纵横的村内交通网,南门、南二门、东门、北门、西北门,6500余名参赛运动员,还有各代表团教练员和官员,以及数千名工作人员、志愿者,如何出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沈传荣与周泽刚在进入大运村后便积极通过自身努力去寻找答案。

↑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

在成都大学内,他们用脚步去“丈量”每一条道路,“道路两旁树木太茂盛,两边无法出车,那这条路就不能作为规定路线”;得出预估方案后,他们又开着车、掐着时一次一次重复演练,“线路耗时太长,和人流密集区有交集,需要更换路线”……

“我们也不知道试了多少次,走了多少步,只是看微信步数显示,一天大概能走个2万-3万步。”周泽刚说,他们并不止于大运村开村前的“室外作战”,开村后,运动员们抵达、入住了,他们也时常需要出来“逛一逛”,“得每天都到处走走,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问题是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及时去调整、完善。”

↑大运村交通服务口的工作日常

另外,沈传荣还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整个大运村的交通在比赛期间能够稳定运行,他们曾进行过多次演练,“成都公交集团与大运村工作组协调了近5000余名保障人员团队,开展客群抵离、开闭幕式、跨赛区转运、运动员转场等环节的演练。另外,我们还坚持按周倒排计划推进,开展交通保障专项演练10余次,专项培训近800场。”

在幕后也很欣慰

在周泽刚看来,他们的工作不仅是每天都要“走路”,还得电话24小时随时待命。“交通保障不单单指村内人员通行无阻,更多时候还要确保运动员们的应急所需。”周泽刚说,这段时间,他遇到了许多“突发”情况,比如,有运动员需要临时参加训练,他就得紧急调动应急车,将运动员安全送达;又或者有运动员在已经坐上了送离大运村的大巴后,又发现自己的装备忘带了,他就得协调应急车帮忙运送……

↑大运村交通服务口的工作日常

“这些事都不分时间的,有可能是早上七八点,也有可能是凌晨两三点,总之只要对讲机响了,我们就马上起来工作。”沈传荣告诉记者,为了协调车辆,对接抵达、送离区的安检业务口等,他们往往要打十几个电话,甚至遇到较为复杂,需要关联到多个业务口的事情时,他们可能一整天都得耗在上面。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24时,大运村运动员及随队官员累计发车9400班次、运送105721人次。其中,抵达839班次、运送6992人,送离154班次、运送1688人,赛训8203班次、运送92954人次,文化交流204班次、运送4087人次。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来的时候都是一知半解的状态,通过不停学习和实践,终于把车辆的运转流线做起来了,就挺骄傲自豪的。”周泽刚告诉记者,他曾想过,如果他没有借调到大运会工作组,可能他这一辈子都不会这么深度参与一个大型体育赛事。所以,这次参与到大运村交通运行工作,即使只做幕后人员,他也特别欣慰,“我们都有信心,尽全力为大运会、大运村交通保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红星新闻记者 罗梦婕 摄影记者 刘海韵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张寻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