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鸿尾乡鸿尾村有近3000亩耕地,风光如画:春赏“最美油菜花海”,夏观“鹭鸟蹁跹护耕作”,秋天“喜看稻菽千重浪”。
今年2月,鸿尾村的发展案例被福建省乡村振兴局列入“2022年度十个‘美丽田园’典型案例”。这里通过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结合旅游文化,走出了一条“以农兴村,以农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资料图片)
田园风光
鸿尾村四季有美景。眼下,这里最美的风景是一片500亩的早稻田。“每年5月到8月,在村里能看到‘鹭鸟蹁跹护耕作’的美景。农机在前面翻土犁地,成群牛背鹭在后面觅食嬉戏。”鸿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建鋆说,这是村里改善村居环境后获得的生态红利。
农机开到哪里,牛背鹭就跟到哪里。农机翻地能为它们翻出蚯蚓等“美味大餐”。这些牛背鹭有的在农田溜达,有的在牛背上雀跃,呆萌可爱,多的时候有几百只。它们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每年三四月份,村里一百多亩油菜花示范基地迎来盛花期,农田变成一片金黄。陈建鋆介绍,这个油菜花基地本是一块普通菜地,产出效益低。鸿尾村党支部通过领办的鸿星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土地流转,纳入规划,统一经营管理,种植了“亮油9号”油菜花品种,供人观赏。
在油菜花赏花季,鸿尾乡还与大湖乡联动,引进了角洋村的稻秆艺术展,为蝶舞蜂飞的油菜花海增添了另一种风景。
据统计,这里的游客量达到日均1200人次,带动了村内餐饮等服务业发展,村民自家的农产品也变得畅销。全村农户年增收约25万元。
现代农业
鸿尾村也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村民陈水银创办了福州大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闽侯规模最大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之一,面积800多亩。
“我们种的瓜果蔬菜‘睡’的是冲积土,土质松软,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它们‘喝’的是山泉水,清澈甘甜。我们村背靠连绵的大帽山,是‘高山夹平原’的地理结构,受台风影响小。”陈水银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闽侯县农业农村局和鸿尾乡政府的牵头,他在基地开展现代农业试点工作,用上了物联网技术。
他们用传感器等设备监测到的数据,会显示在LED屏幕上。工人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操作。如果温度过高,就让大棚通风;如果温度过低,就把大棚关上。
去年,基地内200亩大棚试用了“水肥一体化”设备,通过手机APP终端,不仅可以远程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还可以在终端系统上操作,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及所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需肥特点,配兑一定比例的肥液与灌溉水,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应用这种技术,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果蔬产量和品质。该公司因此入选了2021年度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名单,其种植和销售的蔬菜也成为“闽侯菜丫好”品牌成员之一。
鸿尾村探索出了“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带动近200户村民加入鸿星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与福州大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带领他们种葡萄、西红柿、草莓等。农民们联合在一起,能获得统一技术支持,畅通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共同打造“闽侯菜丫好”品牌,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据统计,鸿尾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约1.1万元。
编撰村志
村里持续发展产业,也不忘振兴乡土文化。
鸿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友林告诉记者,鸿尾村有近600年历史,出过一些历史名人和不少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有百年历史的鸿尾中心小学还有着“红色印记”,曾是革命活动地点。
2017年,由村两委和在榕退休老同志共同发起的《鸿尾村志》编撰工作正式启动。编撰人员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回忆村史,认真记录,还实地寻访文物遗迹。初稿完成后,他们将其张贴在路口,全体村民都可以审阅。
“闽侯县自发编撰村志的村庄并不多。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为家乡留下更多乡土和人文资料。”叶友林说,村志的编撰历时三年,数易其稿,光草稿就能堆放一米多高。
最后出版成册的《鸿尾村志》分为历史沿革、乡村概况、地方风物、农工商手工业等12个篇章,还记录了村内居民家风家训以及家族故事,比如廉明报国、俭德齐家的叶氏祖训和克勤克俭、晴耕雨读的张氏家风,旨在让广大乡亲铭记先辈艰苦创业的精神。
展望未来,鸿尾村还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机耕路工程等,计划将油菜花田扩大到300亩,新建5亩蔬菜大棚,建设大众茶馆等,探索“菜花养蜂、菜籽制油”模式,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深度融合。
交通小贴士
自驾线路:福州市区→福银高速鸿尾互通→福兰线→鸿尾村。(记者 陈木易/文 林双伟/摄)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