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的“极限压力测试”,远远还没有结束

2023-08-22 12:05:57     懂车帝

造车,哪有什么轻松可言……


(资料图片)

与理想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发布Q2财报不同的是,身为同赛道的“竞争队友”,上周五的小鹏明显要低调许多,甚至在它的微信官方公众号对此都没有任何披露。

至于背后的原因,明晃晃的摆在那里,成绩单差强人意。

从具体数据来看,Q2小鹏总营收为50.6亿元,同比减少31.9%。与此同时,汽车业务营收下滑得更多,同比减少36.2%。

并且这家新势力造车需要面对的,还有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譬如,小鹏Q2净亏损28亿元,达到上市以来最大幅度。毛利率也已触底,其中汽车毛利率跌落至-8.6%,整体毛利率为-3.9%。

另外,4-6月,小鹏的交付量始终没能突破1万辆大关,整个Q2累计交付新车23,205辆,虽然环比实现小幅度回暖,但仍算不上表现突出。

写到这里,如果试图做一个总结,可以说碍于过往积攒下的种种内忧外患,以及中国车市终端竞争的愈发惨烈,Q2的小鹏已经妥妥“触底”。

当然,势必会有读者反问:“那么,它在反弹了吗?”

值得庆幸的是,结合这家新势力造车现状,答案是肯定的,而“全村的希望”则没有任何意外集中在了上市之初就背水一战的小鹏G6身上。

根据何小鹏的预估,9月后者交付量将会显著提升,顺势带动小鹏整体交付量突破1.5万辆。

受此利好,正在进行中的Q3,小鹏交付指引为39,000至41,000辆,环比增长68.1%至76.7%;营收指引为85至90亿元,环比增长67.9%至77.8%,预计创下历史新高。

关于还未到来的Q4,这家新势力造车看似更加信心满满,将试图冲击小鹏G6单月交付1万辆与品牌交付2万辆的双重目标。

作为上述一切的支撑,截至2023年6月30日,小鹏现金储备规模近340亿元,账面上算是拥有能够挥霍一段时间的“粮草”。

相比之下,Q2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何小继续输出,除了表示小鹏G6迅速成为20-30万级别最具统治力纯电车型之一之外,Max版本订单比例超过70%,还提及了与大众的“牵手”。

具体话术则为:“领先的全栈自研的电动平台和智能化技术的商业化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双方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纯电平台和智能化软件技术上全面合作,长期共赢。”

而“灵魂人物”吴新宙的离开,同样没有让这家新势力造车停下脚步。

据悉,小鹏将建立公司级的智能化研发、规划和运营团队,统一规划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多个智能创新技术的演进。

到了“落地”层面,10月的下一个OTA中,除了在第一批城市首次推送不依赖高精地图的XNGP之外,还会有更多的惊喜。年底前,在约50个城市开放不依赖高精地图的XNGP。

在何小鹏的愿景中,2024年XNGP的BOM成本将努力降低50%,智能驾驶硬件上成为全系标配,并为用户提供软件订阅的灵活付费方式。“我们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极大地推动智能化的全面普及。”

不可否认,此话一出,又带给大家十足的畅想空间。

而这家新势力造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在2024年底实现整车BOM成本降低25%。反观眼下,预计会在今年下半程实现经营性现金流的转正。

作为旁观者,结合其Q2财报以及之后的电话会议,更想说:“残酷的中国车市,狠狠打了小鹏一拳,虽然经过恢复部分痛觉正在消失,但肉眼不可见的内伤仍需时间的治愈。”

汇总下来,属于它的极限压力测试,远远没有结束。身处充满荆棘的丛林中,诸多挑战始终无法回避。

譬如,随着特斯拉Model Y浅尝辄止的“官降”,小鹏G6的市场前景又被蒙上一层灰蒙蒙的阴影,尤其是再结合其过长的提车周期。核心痛点无外乎,潜在消费者是否有足够的忠诚度与耐心等待?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如果特斯拉一旦在华针对入门版Model Y举起屠刀,不禁好奇小鹏G6又将怎样应对?

再譬如,无论小鹏P7i与小鹏G9也好,还是小鹏G3i与小鹏P5也罢,四款产品目前位于各自所处细分板块的终端表现都只能用黯淡形容,那么后续究竟谁能真正意义上为小鹏G6提供实质性的援助,俨然成为另一道棘手的难题。

总之,造车讲究的的是规模效应。可以预见,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小鹏的财务数据包括毛利率都不会表现得太好,而这家新势力造车率先保证的依然是持续向上的销量。

最终,等待内伤被彻底治愈,再去追求质变……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