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玩家涌入,二线企业大举扩产,竞争格局趋于分散
受光伏需求快速增长的前景吸引,2022年包括浮法玻璃企业在内的大量新进入 者进入光伏玻璃行业,同时原有企业也纷纷加大扩产力度,导致竞争加剧。 截至 2023 年 5 月 15 日,全球光伏玻璃在产产能 9.1 万吨,其中信义光能和福 莱特两家龙头十分接近,均超过 2 万吨,产能市占率均超 22%,在行业内遥遥 领先,但相比 2021 年底均有 2 个多百分点的下降。老牌二线企业南玻 2022 年 以来新增产能高达 6800 吨,在产产能增至 7450 吨,市占率飙升至 8.2%,升至 行业第 3。浮法玻璃企业亿钧耀能 2022 年新进入行业以来迅速增加产能,一举 超过众多原有企业,位居行业第 4。央企背景的老牌二线企业凯盛新能 2022 年 通过自建和收购新增产能 2500 吨,市占率有所提高,位居行业第 5。另一老牌 央企彩虹新能源近期新增产能较少,市占率明显下降,降至行业第 6。此外, 浮法玻璃龙头旗滨集团 2022 年新进入行业,位居行业第 9。 总体而言,2022年以来双寡头竞争格局有所松动,新进入者和部分二线企业市 占率明显上升,竞争格局趋于分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进入者主要为浮法玻璃企业,尽管光伏玻璃采用压延法,和浮法的生产工艺 区别较大,但仍有一定可借鉴之处,同时在原燃料采购方面可与浮法玻璃共用 渠道,具有规模和资源优势,因此在新进入者中竞争力较强,目前行业产能前 十企业中已有 2 家浮法玻璃企业。 目前千吨级窑炉已成为新产能标配,单窑炉投资超过 8 亿元,对企业资金实力 提出了较高要求。新进入企业和大举扩产的原有企业中,有相当多的 A 股上市 公司,其中不乏旗滨集团、合盛硅业、海螺水泥等实力雄厚、管理优秀的其他 行业龙头。同时,也有相当多企业拟在 A 股上市,包括信义光能、彩虹新能源等港股上市公司回A和未上市企业IPO。A股畅通的高估值融资渠道可对企业扩 产提供重要资金支持。
2022 年供给增长远快于需求,导致产能过剩
光伏玻璃 2022 年出现供给井喷,国内日熔量由 2021 年底的 4.1 万吨大增至 2022 年底的 7.7 万吨,同比增速也由 2022 年 1 月的 37%不断加速至 12 月的 86%。考虑海外产能后,我们测算全球日熔量由 2021 年底的 4.6 万吨增长 78% 至 2022 年底的 8.2 万吨,2022 年平均有效日熔量同比大增 60%至 5.8 万吨,增 速远高于 44%的需求增速,导致产能过剩。 行业库存天数方面,2021 年底高达 30 天,由于需求旺盛,2022 年 1-5 月库存 持续下降,5 月底降至 16 天,随着下半年供给快速增长,8-9 月库存上升至 23 天,年底集中式电站抢装导致年底库存降至 18 天。进入 1 季度传统淡季后, 2023 年 2 月底库存升至 29 天,随着需求增长,3-4 月库存则持续下降。
2022 年 12 月以来玻璃价格明显下跌,2.0 单吨溢价大幅收窄
2022 年 3.2/2.0 毫米玻璃每平米价格由年初的 25 元/19.2 元持续上涨至 6 月的全 年高点 28.5 元/22 元,7-9 月持续回落,11 月反弹至 28/21 元,但 12 月再度回 落,全年均价27/20.8元,同比下跌6.1%/11.9%。2023年以来,价格继续下跌, 3.2/2.0 毫米玻璃在 3 月跌至 25.5/18.5 元,随着库存下降,4 月 3.2 毫米玻璃小 幅反弹至 26 元,5 月则保持不变。
2.0 毫米玻璃推广初期,由于供应较少,相对 3.2 毫米玻璃长期享有 20%以上的 单吨溢价,随着 2.0 毫米玻璃供应大增成为主流产品,单吨溢价逐渐收窄, 2022 年 9 月以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由 23%持续降至目前的 14%,导致 2.0 相 对3.2玻璃的单吨毛利优势大幅压缩,对2.0玻璃销售占比较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
1 季度行业盈利已降至谷底
由于竞争加剧和成本上涨,2021年下半年以来光伏玻璃行业利润率持续下降, 并在今年 1 季度降至谷底。以行业龙头福莱特为例,其光伏玻璃毛利率由暴利 状态回归至 2021 年下半年的 26.7%的较合理水平,但 2022 年上半年续降至 23%,虽然下半年小幅反弹,但今年 1 季度进一步降至约 20%。在公司近年来 技术相关成本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今年 1 季度毛利率创下多年新低,甚至低于 531 新政导致需求短暂休克的 2018 年。我们预计目前二三线企业的小窑炉已接 近亏损,行业新建产能积极性明显降低。
转机#1:产能风险预警机制及低利润率将对新增产能产生明显约束
根据 2021 年 8 月 1 日施行的新版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光伏压延玻 璃项目可不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即用停产的老产能換取等量新产能建设指 标), 但要建立产能风险预警机制,新建项目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委 托全国性的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召开听证会。 2022年以来大部分省份都召开了听证会,但并未对新项目能否投产公布明确意 见。2023 年 5 月底浙江和重庆首次公布了对已听证光伏玻璃项目的处理意见。 根据这 2 个省份的项目处理意见和与行业企业的交流,我们认为项目处理意见 遵循以下原则:2021 年 1 月 1 日至 7 月 31 日(即新版产能置换办法施行前) 有实质性工程量的项目需要在冷修复产前补充产能置换手续,无实质性工程量 的项目则需要开展风险预警,风险预警等级由中央决定(地方可以提出建 议),预警等级为高的项目不得投产,尚未公布预警等级的未开工项目不得开 工。
冷修一般在点火8年后,因此对2021年起新建的已投产项目要求补充产能置换 手续未来几年并不会有实际影响,而风险预警机制我们预计将推迟在建项目投 产时间,并对今年新开工项目规模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望减缓明后年供给 增长。 同时,在当前产能过剩、行业利润微薄的情况下,很多新建产能都主动暂缓或 推迟。因此,即使据我们统计,参加听证会的拟建产能远远超出行业需求增 长,我们预计未来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可能性很低。
转机#2:原燃料价格上涨推动 2022 年成本上升,但近期已明显下降
2022 年光伏玻璃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 45%,能源动力占比 37%,为主要成本 项,合计占比超 80%,制造费用占比 12%,直接人工和运费占比较低,均为 3%。因此原燃料价格对光伏玻璃成本影响较大。
光伏玻璃的主要原材料为重质纯碱和超白石英砂,均占成本约 15%。重质纯碱 价格在 2021 年下半年暴涨,年底大幅回落至 2679 元/吨,2022 年上半年明显 反弹,下半年则逐渐回落,年底跌至 2696 元/吨,全年中枢仍相比 2021 年明显 上涨,今年 2-3 月价格一度反弹至 2975 元吨,但近期已暴跌至 2093 元/吨。6 月将有远兴能源 500 万吨纯碱新产能投产,为去年国內产量 2920 万吨的 17%, 目前 9 月纯碱期货价格已跌至 1700 元/吨,显示市场仍预期纯碱价格将进一步 下跌。石英砂价格则继续保持温和上涨走势。
光伏玻璃的主要燃料动力为天然气(或石油类燃料)和电,分别占成本约 25% 和 10%。2021 年以来随着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工业气价也持续上 涨。同时,在煤炭价格上涨推动下,工业电价也明显上涨。今年供暖季在 3 月底结束后,气价环比有所下跌,但仍高于去年同期,我们预计今年均价将同比 小幅上涨,明年则有望明显下跌。
原燃料价格上涨推动光伏玻璃成本明显上升。以彩虹新能源为例,其 2022 年 单位成本相比 2020 年上升 10%,其中直接材料/能源动力成本上升 23%/5%。但 目前纯碱、天然气等主要原燃料价格均已进入下跌周期,将推动成本持续下 降。
今明两年供需增速基本一致, 2024 年新投产产能将减少
目前在建项目仍较多,我们预计将在 2023 年和 2024 年上半年集中投产,由于 今年新开工项目较少,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从 2024 年下半年开始新投产产 能将明显减少。同时,目前行业有 7700 吨老产能需要在 2023 或 2024 年冷修, 我们预计需求淡季2024年1季度将迎来冷修高峰。此外,我们预计也将有部分 600 吨以下窑炉由于持续亏损而停产。
据我们统计,主要光伏玻璃上市公司 2023 年计划投产产能合计 2.7 万吨,其中 已投产0.6万吨,待投产2.1万吨。由于2022年以来大部分产能未能按时投产, 综合考虑投产推迟、老产能冷修、其他企业投产等因素,我们预计 2023 年底 在产产能将增至 10.7 万吨,同比增长 31%或 2.5 万吨,相比 2022 年的 60%或 3.6 万吨明显放缓,2024 年底在产产能将增至 12.3 万吨,增速进一步放缓至 15%。
综合考虑产能投产、冷修时点和 3 个月以上的产能爬坡期,我们预计 2023/24 年平均有效日熔量将同比增长 47%/26%至 8.6/10.8 万吨,增速相比 2022 年的 60%明显放缓,均和需求增速基本一致,2023-24 年仍将处于和 2022 年相若的 中等产能过剩状态。分时段来看,2023 年 1 季度供需关系恶化,2 季度基本持 平,由于需求环比快速增长而供给增加较少,3 季度起将明显好转,2024 年各 季情况也将类似,随着供给增长进一步放缓,2025年供需关系有望明显好转。
3 季度将迎盈利拐点,一线企业 2023 年毛利率预计同比持平
考虑产品结构优化对毛利率的提高作用后,我们预计一线企业毛利率 2023 年 将同比基本持平,其中 1 季度毛利率相比 2022 年全年下降约 3 个百分点,降至 谷底,根据目前情况看,2 季度玻璃价格环比仍略有下跌,但成本略有下降, 毛利率基本持平,下半年则将环比提高 5-6 个百分点,2024 年毛利率也将同比 基本持平。行业盈利拐点将现。分产品来看,2023 年 3.2 毫米玻璃毛利率将同 比提高,2.0 毫米玻璃毛利率将同比下降,但仍将高于 3.2 毫米玻璃,1.6 毫米 玻璃毛利率将高于 2.0 毫米 10 个百分点以上。二线企业由于相对一线企业的成 本差距缩小,我们预计 2023/24 年毛利率有望将同比提高,提升幅度取决于其 成本下降幅度和产品结构。
新增装机增长及双玻渗透率提高推动光伏玻璃需求快速增长
光伏玻璃作为组件辅材,其需求取决于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和单瓦组件的玻璃需 求。而2.0毫米双玻组件对3.2毫米单玻组件的替代,将提高单瓦组件的玻璃需 求。组件转换效率提高则将降低单瓦组件的玻璃需求,不过该影响短期内相对 较小。在全球新增装机增长和双玻组件渗透率提高的共同推动下,我们测算 2022/23/24 年全球光伏玻璃熔量需求同比增长 44%/46%/24%至 1672 万/2438 万 /3033 万吨,对应日熔量 4.6 万/6.7 万/8.3 万吨。
集中式占比回升、N 型组件普及将推动双玻加速渗透
相比目前市场主流的单面发电组件,双面发电组件背面也可发电,拥有发电量 更高的优势。根据封装材料不同,可分为双玻组件(主要采用 2.0 毫米面板玻 璃+2.0 毫米背板玻璃)和透明背板组件(主要采用 3.2 毫米面板玻璃+透明有机 背板)。由于保护效果明显更好且成本更低,目前双玻组件在双面组件中占据 绝对主流,透明背板组件则更轻,仅用于少数对组件重量有严格限制的场景。 相比主要采用 3.2 毫米面板玻璃+普通有机背板的单玻组件,双玻组件成本略 高,目前有 0.02 元/瓦的溢价,仅占项目投资成本约 0.5%,远低于发电增益 (5-30%)。此外,双玻组件的衰减率也更低。因此,在可以双面发电的场景 下,双玻组件度电成本明显更低。目前,集中式地面电站基本均可以双面双 电,因此双玻组件渗透率较高,而分布式大多平铺在屋顶,基本无法双面发 电,且部分屋顶对组件重量有限制,因此双玻组件渗透率较低。 由于转换效率更高,N 型组件将从今年起市占率快速提升,并在几年内成为市 场主流,而 N 型由于其特性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因此大多为双玻组件,其双 玻渗透率远高于目前主流的 P 型组件。
由于其显著优势,全球双玻组件渗透率由 2019 年的 14%快速提升至 2021 年的 37.4%。但 2022 年集中式装机占比明显下降,同时由于豁免进口双面组件 201 关税,美国市场双玻渗透率一直很高,而 2022 年美国需求出现明显下降,均 不利双玻渗透率提高,导致 2022 年仅提高 3 个百分点至 40.4%,但随着集中式 装机占比回升、美国需求报复性反弹、N 型组件市占率快速提升,我们预计 2023 年有望大幅提高至 50%,并在 2025 年提升至 60%。
薄片化仍将是趋势,有利产品结构优化
玻璃越薄,成本越低,组件重量越轻,透光率和组件转换效率也会略有提高, 因此在满足机械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薄片化是光伏玻璃的长期发展趋势。同 时,玻璃越薄其技术壁垒越高,单吨毛利也越高,这也将吸引玻璃企业不断研 发更薄的玻璃。 近年来,双玻组件玻璃主流厚度已由 2.5 毫米降至 2.0 毫米,并开始少量采用 1.6 毫米。单玻组件玻璃主流厚度维持在 3.2 毫米,但已有厂商开始生产 2.8 甚 至 2.5 毫米的全钢化玻璃。 双玻渗透率提高将推动2.0和1.6毫米玻璃占比提升。而随着钢化性能提升、成 本下降,我们预计1.6毫米玻璃在双玻玻璃中的占比将逐渐提升,同时1.6毫米 双玻组件重量轻于单玻组件,彻底解决了双玻组件增重的问题,成本也有望逐 渐降至和单玻组件持平,因此在对组件重量有严格限制和无法双面发电的场景 中均有望逐渐替代单玻组件。我们预计 1.6 毫米厚度玻璃的面积/重量占比将由 2022 年的 0.7%/0.5%提升至 2025 年的 10%/7%。
目前,2.0 毫米玻璃每平米价格比 3.2 毫米低 29%,1.6 毫米则和 2.0 毫米同价。 若折算为单吨价格,2.0/1.6 毫米玻璃价格则比 3.2 毫米高 14%/42%,溢价均高 于单吨成本增幅(8-13%/12-15%),因此毛利率更高。随着绝大多数厂商逐渐 都能生产 2.0 毫米玻璃,其毛利率优势近年来不断收窄。对于千吨级大窑炉, 目前2.0相比3.2的毛利率优势已不明显,但对于小窑炉,由于其更适合生产薄 玻璃,2.0 仍比 3.2 毛利率高出 5 个百分点以上。1.6 毫米玻璃目前仍为小批量 产品,仅有少数企业能生产,由于高单吨溢价,毛利率高出2.0毫米10-20个百 分点。 我们预计随着1.6毫米玻璃逐渐普及,其每平米玻璃价格将低于2.0毫米玻璃, 单吨溢价和毛利率优势也将逐步收窄,但由于技术壁垒较高,相对 2.0 毫米玻 璃的毛利率优势可保持较长时间。而相对 2.0 毫米双玻组件的每平米成本优势 也将推动 1.6 毫米双玻组件更快普及。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毛利率接近,但由 于单吨价格更高,更薄玻璃的单吨毛利仍明显更高。因此1.6及2.0毫米玻璃的 占比提高,将显著推动光伏玻璃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和平均单吨毛利提高,而在 薄玻璃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的龙头企业则将更加受益。
但另一方面,同类组件玻璃的薄片化(即双玻 1.6 替代 2.0,单玻 2.8 替代 3.2) 将导致单瓦组件的玻璃重量需求下降,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综合来看, 或将仅有在薄片化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的少数企业从该趋势中受益。
企业降本手段并非单一
光伏玻璃作为同质化产品,成本对企业竞争至关重要。成本下降主要通过降低 原燃料采购价格,和通过降低单位能耗和提高成品率来降低技术相关成本。 (1) 着力控制原燃料采购方式:由于规模效应,扩张产能是降低原燃料采购价 格的重要方式。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使用的纯碱、天然气完全相同,石英 砂部分相同,因此拥有较大浮法玻璃产能的企业(信义、旗滨等)可借此 加强采购的规模效应。超白石英砂作为矿产类原材料,其价格持续上涨, 福莱特、旗滨等企业通过购买优质采矿权自供石英砂,可明显降低石英砂 采购价格。天然气采购方面,部分龙头企业将从燃气公司采购天然气改为 向中石油、中石化采购直供气,可降低天然气采购价格。此外,也可选择 到天然气价格较低的地区新建产能。 (2) 大窑炉降低能耗,提高成品率:大吨位窑炉的单位能耗更低,可节省天然 气等燃料成本,成品率也可做到更高。1000 吨窑炉的单位能耗相比 600 吨 窑炉可降低 10-15%,成本可下降 10%。成品率反映了对企业对窑炉技术的 掌握程度,不同企业在相同吨位窑炉下的成品率存在明显差异。提高成品 率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
千吨级大窑炉渐成标配,行业成本曲线将趋于扁平
信义光能在 2014 年投产了行业首座 900 吨窑炉,并在 2016 年投产了行业首座 1000 吨窑炉,随后福莱特在 2017 年成为第二家拥有 1000 吨窑炉的企业,并在 2021 年点火行业首座 1200 吨窑炉,此后直到 2022 年才有企业点火千吨级 (1000吨及以上)窑炉。对千吨级大窑炉的长期垄断,使两大龙头长期拥有巨 大的成本优势。 但从2022年开始,两大龙头以外的行业新投产产能也大多数均为千吨级窑炉, 且有相当大比例为目前行业最大的 1200 吨。这导致其他企业新产能的成本相 比其老产能明显降低,在窑炉吨位相同的情况下,和龙头的成本差距明显缩 小,行业成本曲线将趋于扁平。 同时,新进入者基本所有产能均为千吨级大窑炉,无原有企业的小窑炉历史包 袱,在能耗方面具有优势,将对原有企业造成冲击。随着千吨级窑炉逐渐成为 存量窑炉主流,我们预计 600 吨以下的老旧窑炉将逐渐被淘汰出市场。
龙头成本优势短期缩小,但将长期存在
信义、福莱特两大龙头毛利率2021年比凯盛新能等二线企业高约15个百分点, 2022 年则收窄至约 10 个百分点,成本优势明显缩小。二线企业中,安彩高科 毛利率较高,主要由于其天然气部分自供。
随着其他企业产能规模扩大并也采取龙头企业使用过的收购石英砂矿采矿权、 改用直供气、新建产能使用千吨级窑炉等方式降低成本,我们预计其和龙头企 业成本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但我们预计龙头企业未来仍可保持一定的成本优势。首先,其产能规模仍远远 领先二线企业,规模效应优势仍然显著。同时,尽管千吨级窑炉已成为行业标 配,但龙头企业仍在窑炉上进一步创新。福莱特在行业内首推 1600 吨窑炉, 吨位远高于目前行业最大的 1200 吨,相比 1000 吨窑炉,单位能耗可降低 10- 15%,成品率可由 85%提升至 88-89%。龙头企业在千吨级窑炉上的经验、技术 积累也远超二线企业,且部分设备自产,同样窑炉吨位下,在能耗、成品率等 方面仍具有优势,单位产能投资成本也更低。此外,龙头企业在超薄玻璃生产 上也具有技术优势,在玻璃薄片化趋势下将更加受益。 因此我们预计龙头企业将长期保持相对二线企业 5 个百分点以上的毛利率优 势。
可海外建厂为龙头重要优势,海外扶持政策对光伏玻璃影响甚微
在国内目前的产能风险预警机制下,即使是龙头企业,也并非所有拟建产能都 能获得产能指标,若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国家更可能严控国内新增产能。同 时,在减少对中国产光伏组件依赖的大趋势下,海外将出现大量新增组件产 能,相比从国内出口光伏玻璃,在海外建立配套的玻璃产能可大幅节省运费并 减少运输时间,并可规避可能存在的关税壁垒。 因此,在国内扩产受限、海外配套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企业若能在海外扩 产,将获得重要竞争优势。但仅有极少数龙头企业有能力在海外建厂,目前行 业内拥有海外产能的企业仅有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并均计划扩大海外产能。旗 滨集团在马来西亚的首条产线则将在今年底投产。此外,凯盛新能依托中建材 在海外丰富的建厂经验,我们预计也将有能力在海外建厂。 此外,市场目前较为担忧海外扶持本土光伏产业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负面影响, 但光伏玻璃作为高耗能且附加值较低的资源消耗性行业,海外并未且没有动力 出台扶持本土企业的政策,因此所受影响很小。
长期竞争格局展望:龙头盈利中枢下移,优秀二线企业市占率提升
随着新进入者和二线企业大举扩产,和一线企业的成本差距缩小,我们认为行 业长期竞争格局已发生较大变化,竞争程度永久性加剧,但产能风险预警机制 将预防严重产能过剩,行业或将长期处于中等产能过剩状态。我们预计一线企 业毛利率中枢将由 2020 年前的 28%下移至 25%以下,二线企业毛利率中枢将 保持在 15-20%,没有能力新建先进产能的三线企业则将逐渐被淘汰。 2 家一线企业市占率 2022 年明显下降,我们预计今年起将企稳。除一线企业 外,我们预计凯盛新能、南玻、旗滨集团这 3 家优秀二线企业将是行业内最具 竞争力、扩产最积极的企业,市占率将提升。我们预计未来市场份额将向这 5 家企业集中,其他企业市占率则将逐渐下降。
定位清晰,重组后成为中建材旗下新能源材料平台
央企新能源材料平台,重组后突出光伏玻璃主业
凯盛新能为 A+H 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公司间接控股股 东凯盛科技集团,为中建材旗下玻璃新材料研发、制造、工程服务一体化产业 平台,并拥有多家薄膜太阳能电池子公司。 2021 年凯盛集团明确了以玻璃新材料为主业的“3+1”战略布局,其中 3 是指显 示材料和应用材料、新能源材料、优质浮法玻璃和特种玻璃 3 大业务板块,1 是指玻璃新材料研究和工程服务业务。凯盛新能则被集团确立为新能源材料业 务唯一的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平台。我们认为凯盛集团对公司新能源材料业务 的大力支持和公司的央企背景对公司发展意义重大。
凯盛新能 2018 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进军光伏玻璃业务。基于集中优势资源, 聚焦新能源材料核心业务发展的考虑,公司 2022 年 1 月和 12 月分别将信息显 示玻璃业务和光热玻璃业务剥离给凯盛集团。目前,除子公司北方玻璃有少量 浮法玻璃业务外,公司并表业务均为光伏玻璃。子公司北方玻璃在其光伏玻璃 产线投产后浮法玻璃产能将停产,产能指标将转让给凯盛集团下属的耀华集 团。 2022 年 4 月和 6 月公司托管了凯盛集团持有的部分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相关股 权,并计划适时收购标的公司股权。在凯盛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将新能源 材料业务进一步扩展至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 鉴于公司主营业务已由新能源玻璃、信息显示玻璃调整为新能源材料,2023 年 2 月公司名称由洛阳玻璃变更为凯盛新能。
技术方面打造多个全球首创
公司在光伏玻璃方面曾有过多个全球首创,填补了行业空白,包括 2017 年全 球第一家量产 1.5 毫米光伏玻璃,2022 年建成全球首条一窑八线光伏玻璃生产 线。在薄膜电池方面,托管公司成都中建材 2017 年下线世界第一块大面积 1.92 平方米碲化镉发电玻璃,2018 年建成国内首条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凯 盛集团 2022 年生产世界最高转化效率超 20%的 300×300 毫米铜铟镓硒发电玻 璃,并建成 1.5 吉瓦生产线。这些研发成果均反映了公司和控股股东雄厚的技 术实力。
双管齐下扩张光伏玻璃产能,市占率快速提升
在 2018 年注入光伏玻璃业务后,由于 2018 年 531 新政导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 下降和公司盈利能力下降,2020 年前公司对光伏玻璃业务发展的态度较为保 守,2018-20 年未新增产能。但随着 2020 年 7 月国家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 的双碳目标,作为央企子公司,公司对光伏玻璃业务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 从 2021 年起产能快速增长。 公司通过自建、收购双管齐下扩张光伏玻璃产能。相比绝大多数同业仅依靠自 建,公司多出的收购这一方式使产能更快增长: (1) 2021年9月,公司通过增资获得自贡新能源60%股权,其拥有650吨产能。 (2) 2022 年 3 月和 9 月,公司分别点火自建的桐城新能源 1200 吨产能和合肥新 能源 650 吨产能。 (3) 2022 年 10 月,公司收购台玻福建 100%股权并更名为漳州新能源,其拥有 550 吨在产产能。 (4) 公司 2021 年 8 月收购耀华集团旗下的原浮法玻璃企业北方玻璃 60%股权, 2022 年 12 月收购剩余 40%股权,其拥有 1200 吨光伏玻璃在建产能。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公司在产产能由 2020 年底的 1500 吨迅速增至 2022 年底的 4650 吨,增幅达 210%,产能市占率由 4.5%提高至 5.7%。
目前公司拥有 7 家光伏玻璃子公司,生产基地遍布华东、华中、华北及西南地 区,便于向不同区域的众多组件客户就近销售,可有效节省运费,其中合肥新 能源、桐城新能源、漳州新能源、洛阳新能源、北方玻璃 5 家为全资子公司, 宜兴新能源、自贡新能源为持股 70.99%和 60%的控股子公司。 根据公司指引和听证会申报信息,我们梳理了各子公司现有产能和规划产能: (1) 合肥新能源:前拥有 2 条 650 吨产线,均为全氧燃烧窑炉,其中去年 9 月 点火的二期产线还配套了世界首套玻璃熔窑二氧化碳捕集与提纯示范项 目,但目前全氧燃烧窑炉生产成本高于行业主流的空气燃烧窑炉,合肥新 能源也暂无规划产能。 (2) 桐城新能源:目前拥有 1 条 650 吨产线和 1 条 1200 吨产线,其中去年 3 月 点火的 1200 吨为公司首座千吨级窑炉,也是公司目前生产成本最低的产 线,全部用于生产2.0毫米玻璃。桐城新能源申报了6条1200吨规划产线, 但尚未获得批复。 (3) 宜兴新能源:目前拥有 250 吨和 280 吨的 2 条吨位较小产线,主要生产 2.0 和 1.6 毫米薄玻璃,也是行业第一家量产 1.6 毫米玻璃的企业。宜兴新能源 有 650 吨在建产线,计划于今年上半年点火。 (4) 自贡新能源:目前拥有 1 条 650 吨产线,是四川首条光伏玻璃产线,四川 天然气价格明显低于其他省份,拥有成本优势。自贡新能源申报了 2 条 1200 吨规划产线,其中 1 条在建,计划于 2024 年投产。 (5) 漳州新能源:目前拥有 1 条 650 吨在产产线和 1 条 250 吨冷修产线,距离 港口仅5 公里,便利的海运条件可明显节省原材料和玻璃的运费。250 吨 冷修产线将于今年 3 季度复产,并改造为 550 吨。漳州新能源申报了 1 条 1200 吨规划产线。 (6) 洛阳新能源:目前尚无产能,计划于今年底点火 1 条 1200 吨产线,此外还 申报了 2 条 1200 吨规划产线。(7) 秦皇岛北方玻璃:目前尚无产能,计划于明年点火 1 条 1200 吨产线,此外 还申报了 2 条 1200 吨规划产线。
除这 7 家子公司的扩产计划外,2022 年 1 月公司和安徽盛世、沭阳鑫达分别签 订委托管理协议,开始托管其光伏玻璃资产,托管费为净利润的 10%且每家公 司不低于每月 5 万元。公司目前正对标的公司的业务经营及合规管理进行全方 位的梳理规范,和全面的尽职调查,计划于今年完成对这 2 家公司的收购。 安徽盛世拥有 970 吨的在产产能,另有 1200 吨的在建产能计划于今年 6 月底前 点火。沭阳鑫达拥有 650 吨的产能,今年 4 月开始冷修。收购这 2 家公司将使 公司增加 2820 吨产能(其中 2170 吨在产)。
据以上信息,我们预计公司 2023 年新增在产产能包括宜兴新能源自建的 650 吨,漳州新能源复产的550吨,洛阳新能源自建的1200吨,和收购安徽盛世的 2170 吨;2024 年新增在产产能包括洛阳新能源、北方玻璃、自贡新能源自建 的 3 条 1200 吨,和 2023 年收购沭阳鑫达的 650 吨复产。
按照点火 8 年后需要冷修的周期测算,我们预计公司将有 1180 吨老产能将在 2024-25 年冷修。公司对 2025 年扩产计划尚无明确指引,我们预计将有 2 条 1200 吨新建产能投产和 2024 年冷修的 1 条 650 产能复产。
在产能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公司光伏玻璃产量 2022 年同比增长 57.3%至 2.29 亿 平米,其中自产产量同比增长 50.8%至 2.05 亿平米,外协产量同比增长 155.2% 至 0.23 亿平米,销量同比增长 81.9%至 2.29 亿平米,产销率高达 100.6%。2022 年 10 月公司分别和 N 型组件新秀一道新能源、组件龙头天合光能签订光伏玻 璃长单,将助力新增产能消化。
规模效应、窑炉大型化等多种途径将缩小成本劣势
从 2021 年开始,由于光伏玻璃价格持续下跌和成本上涨,公司毛利率持续降 至 2022 年上半年的 9.7%,下半年大幅回升至 13.1%,但今年 1 季度再度降至约 10%。公司光伏玻璃毛利率 2022 年明显低于一线企业,在二线企业中也处于较 低水平,今年1 季度仍低于一线企业10 个百分点。由于产品售价基本一致,公 司毛利率较低主要是成本较高,也有部分外购原片的因素(外购原片的毛利率 相比自产原片更低)。
目前公司正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光伏玻璃成本,缩小和其他企业的差距。 (1) 降低原燃料采购价格:公司目前已实施各基地原燃料统一集中采购,随着 公司产能规模快速扩大,规模效应将使采购价格明显降低。公司背靠中建 材和凯盛集团,集团有专门平台进行石英砂矿资源开发,在全国各地拥有 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可降低公司石英砂采购价格。公司目前所有新基地均 使用直供气或执行直供气相近价格,老基地也在逐步尝试改用直供气,可 明显降低天然气采购价格。 (2) 新建大窑炉降低单位能耗: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公司除冷修复产外的所 有新建产线均采用目前行业吨位最大的 1200 吨窑炉,新产能成本将处于行 业领先水平。随着大窑炉产能快速增加,我们预计公司窑炉平均吨位将由 2021 年底的 430 吨大幅提升至 2025 年底的 852 吨,单位能耗将显著降低。 此外,我们预计公司目前在产及将收购的 4 座 320 吨及以下的老旧窑炉也 将在冷修后改造为 550 吨以上窑炉,将使平均吨位将进一步提高。 在以上多种降本措施的推动下,我们预计公司毛利率将由目前的二线较低水平 提升至二线中上水平,提升空间较大。
薄玻璃占比行业领先,1.6 毫米玻璃放量将显著提 高单吨净利
公司 2022 年 2.0 毫米玻璃销量占比高达 80%,远超行业平均的 57%。过去 2.0 毫米玻璃的单吨价格和毛利率都明显高于3.2毫米玻璃,较高的2.0毫米玻璃占 比拉高了公司单吨毛利和毛利率。但 2022 年 9 月以来 2.0 毫米玻璃的单吨溢价 明显收窄,由 23%持续降至目前的 14%,导致其单吨毛利和毛利率优势大幅压 缩,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 不过,作为最早量产的企业,公司更薄的 1.6 毫米玻璃逐渐开始放量,由于尚 为小批量产品,尽管单平米成本更低,目前更其价格仍和 2.0 毫米玻璃相同, 单吨价格则高出 25%。 根据我们测算,目前公司 1.6 毫米玻璃比 2.0 毫米玻璃 毛利率高出 15 个百分点,由于公司单吨利润较低,单吨毛利是后者的 2.0 倍, 单吨净利则是后者的6.3倍。因此我们预计1.6毫米玻璃的占比提升,将推动公 司单吨净利显著提高。
国企改革推动管理优化,费用率显著降低
在国企改革推动下,公司近年来管理显著优化,中建材集团也为公司提供了财 务支持。公司期间费用率由 2020 年的 12.3%大幅下降至 2022 年的 7.8%,已接 近龙头企业水平,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由 0.7%/4.1%/3.6%/4.0%降至 0.3%/2.5%/3.5%/1.5%,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均下降显著。目前公司正在制定 股权激励方案,我们预计正式推出后将推动公司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薄膜电池有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公司 2022 年 4 月和 6 月分别和间接控股股东凯盛科技集团签订股权托管协议, 托管其持有的三家薄膜光伏电池企业的股权,包括成都中建材 55%、瑞昌中建 材 45%、凯盛光伏 60%的股权,其中成都中建材、瑞昌中建材主营碲化镉薄膜 电池,凯盛光伏主营铜铟镓硒薄膜电池,托管费合计 30 万元/月。2022 年 12 月凯盛科技集团根据内部业务整合需要,将其持有的这三家公司的股权无偿划 转给其下属企业凯盛玻璃控股,公司也托管凯盛玻璃控股的 100%股权。 公司通过托管布局薄膜光伏电池业务,开拓除光伏玻璃之外的新能源材料另一 增长点,并计划在 1 年内收购托管的薄膜电池企业股权。
中建材集团在薄膜电池领域技术积累深厚,也是国内薄膜电池产能最大的企业 之一。今年 5 月,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独立证实,中建材玻璃 新材料研究总院所属德国Avancis公司生产的30x30平方厘米铜铟镓硒太阳能电 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 20.3%,再次刷新世界纪录;邯郸中建材碲化镉发 电玻璃单片功率突破 331 瓦,转化效率达到 17.25%,创造了我国大面积(1.92 平方米)碲化镉发电玻璃转化效率最新纪录。 薄膜电池由于转换效率较低,其在一般发电场景中无法与晶硅电池相竞争,但 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等特殊场景,其具有个性化程度高、可满足建筑透 光需求、安全性好、利用小时高等独特优势。 目前全球主流的薄膜电池为碲化镉电池,销量占比超过 95%,其中 90%以上由 美国企业 First Solar 生产,但绝大多数都用于有关税保护的美国本土市场,而 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薄膜电池是钙钛矿电池,或将逐渐取代碲化镉电池的市场 份额。 我们认为公司拟收购的碲化镉和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业务在国内的市场空间较 小,但产品定制化程度高,且托管企业具有技术、规模优势,竞争对手少,毛 利率或将远高于光伏玻璃,有望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
相关阅读